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

基础教育培训简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没有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教师质量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指南》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7〕7 号)、《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 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提高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以“构建基础教育共享链,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互动发展”为使命,坚持传播先进教育理念,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培训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总结凝练,在“中小学校(园)长/中层领导培训”和“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分学段/分学科/分类别教师培训”两大体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集中的优势资源和丰富的培训资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得到了教育领域内的广泛认可。
一、培训对象


       四川师大基础教育集团集中优势教育资源,聚焦两大培训体系:
        (一)中小学校(园)长/中层领导培训;
        (二)中小学(园)一线教师分学科/分学段/分类别教师培训;
二、培训目标
(一)教育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转变教育和管理的观念,形成思考问题的国际视野;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学术修养,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引导教师成长的能力;与时俱进,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二)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提升师德修养,全员育人,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擅长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创新教学方法;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促进教师终身的专业成长。
三、培训资源与专家团队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
(一)学科门类齐全。举办由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 2 个博士后流动站、3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2 个本科专业。
(二)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7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  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6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0 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116 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0 人,“四川省千人计划”8 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 人。
(三)优质实践基地校资源丰厚。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上丰厚的资源优势,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合计 26 所。如: 川师附小、师大一中、附属圣菲小学、四川师大实验幼儿园等。依托成都市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了“国培计划”基地学校,以供培训时跟岗实践等使用。如: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石室中学、石室联合中学、树德中学、树德实验中学、川大附中、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等。
四、培训内容模块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教育培训以“夯实基础教育优质且高效发展的基础”为目标导向,聚焦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师培训两大领域,系统设计,打造多元化的项目培训。紧扣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时代背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凝练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采取系统化的分类指导、目标分层、进阶培养,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认同。
       1.进阶式系统培训:
        对标教育硕士的水平和能力,以三年为一周期设计系统的课程体系,采用集中培训、跟岗实习、实践锻炼等混合系统设计,持续的跟踪和训后改善计划的落实,结合后续对标检查,建立教师培训效果的长效机制。
       2.问题与热点式专题培训:
        聚焦教育问题、探析教育热点,解决实际问题。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心理健康培训、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应对、现代学校治理与依法治校、核心素养背景下、聚焦新课改,共话新高考;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提升、等专题
       3.学科教师培训:
        结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针对教师教学基本素养、课堂能力、学科教学发展等实际问题开设理论学习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培养课程,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培养,达到提升学科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的目的。如用“十九大”新理念引领教育新发展、聚焦核心素养的智慧教育、大数据在教学中的采集与应用、大数据在教学中的采集与应用、教师成长:从优秀到卓越等。
       4.校长及管理人才培训:
        提高教育管理干部的管理理论素养,发展学员对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如新(拟)任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校长专业能力及构建、校长如何应对媒体、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校长法律素养、名师队伍打造等专题。
五、培训方式
        两大培训体系均采用集中研修、网络研修、现场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学员成果分享、总结提升和返岗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1.在集中研修中灵活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课程实施的实效;
        2.在网络研修中,拟组建 QQ 群,开题网络学员互动平台;现场案例教学, 将高等院校、中小学一线知名教师请入课堂,分享教学经验,从而提升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现场观摩,拟依托名校资源为参训学员建立学习平台,体验校园文化、观摩示范课等;
        4.总结提升,通过学术论坛、研讨沙龙、自主研修等方式,将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所学习到的知识有效迁移到实际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去;
        5.返岗实践及后续远程指导,学员回去后,将学习到的知识与自身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相关工作,学员通过将教学、讲座视频、教案、个案记录上传回网上,专家通过网络浏览后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从而加强培训的实训效果,更好的发挥学员回校后的辐射、带动作用。
总的来说,培训将从“讲授为主”转化为“参与式活动”为主;学员将从“听讲”为主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的新型培训模式。
六、考核评价
        实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把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七、培训课程特点
        1.以政策法规为依据,关注前沿理论。
课程体系设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内容侧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帮助学员全面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感知前沿理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员通过教育理论与实践案例的学习,探寻处理教育实践的关键点, 更新思想,改变观念、优化行为。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体现区域特色。
课程设计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外培训的有益经验,立足省情,体现省内地域特色,调研问题,提供方案,探究解决策略,课程设置实现本土化、多样化。
        3.以实践案例为载体,探究教育教学建设。
课程在理论阐释的同时,结合优质实践案例,介绍相关建设的现状、应用、发展规划,呈现优质实践案列教育教学建设发展规划的实践与思考、构建教育教学建设的具体问题,案例鲜活,可评析、可借鉴。
        4.以问题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课程以教育教学问题为中心,内容从建设的关键问题及实践案例、教师发展、学生学习、校本研修、教育评价等多角度展开,指导教育教学专业的决策与执行, 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建设能力。
        几十年来,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以“传播先进教育理念,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理念,通过集团的平台优势,集四川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丰富的教育资源,辅以几十年来管理咨询培训经验,有机整合教学与实践,采取“培训机制开放、课程多维开放、培养方式多维化、培训基地多元化”的培训策略,形成了专业化多元化的教育培训特色。从学员个体入手,从学校发展需求切入,从课程转化实施,最大化地帮助学员将教育内容消化吸收并贯彻实施到实际工作环节。 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专业的服务精神赢得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