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6 点击次数:5557次
川师72岁老教授重回课堂 给初中生、本科生、研究生
上了一节课
编者按:近日,由四川师大教务处、基础教育集团主办的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示范课、学术报告在师大一中(锦江校区)隆重举行,新浪网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现全文转发于后。
在这堂名为“简笔与繁笔”的语文课上,讲台下的学生有百余人。学生中,有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的初三学生,也有四川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资深语文老师和学科专家。
上课的老师,是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教育部教师教育资源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师范大学刘永康教授,他在教育界被誉为“当代中国‘语文人’的标本”。
“我是个‘退休老头’,可能‘不中看’。”刘永康教授幽默地对同学们说,“但我也想努力上好这节课。”今年72岁的刘永康教授,本该乐享退休生活,如今重回课堂,为教育事业下“深水”上示范课,贡献智慧和力量。
川师“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启动 重视基础教育
11月2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基础教育集团主办的四川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启动仪式和首场活动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锦江校区)举行。
在启动仪式上,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杜伟教授发表讲话。他指出,四川师范大学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引领区域教师教育”战略目标,聚焦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教育输送卓越人才。
“要在中小学有我们的声音。”杜伟教授谈到,师范院校与中小学“肝胆相照”、“唇齿相依”,高师院校的发展要立足于中小学的需求。因此,四川师范大学以“学科教学论”的教师为引领,带动整个师范生培养水平的提升,加大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毕剑教授也在启动仪式上发言,他表示,四川师范大学非常重视对老师的提升和对学生的培养,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真正担负起培养出中学优秀人才的责任和义务。
72岁老教授言传身教谋创新:“教书是中心 育人是目标 科研是基础”
随着一声铿锵的“上课!”,刘永康教授开始了“简笔与繁笔”的讲授。
课堂上,刘教授对同学们的知识结构非常了解,所教知识点和中考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当堂巩固,同时鼓励学生表达看法。师大一中的孩子们虽与名师大家第一次交流,却默契如故,灵动的思维令刘教授赞不绝口。
示范课后,刘永康教授做了题为《增强高师学科教学论的实践性》的学术报告。刘教授在报告中多次强调了在教育教学中“创新”的重要性,“新课要教熟,熟课要教新,常教常新。”
刘教授讲述了自己20多年来在高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下深水”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度对接的故事,讲解了高师学科教学论的时代特征、现实要求和增强实践性的基本途径。
他在报告中指出,作为高校教师,教书是中心,育人是目标,科研是基础。他以自身学术科研经历勉励参会教师不断增强专业自信、教学自信、科研自信。
教学“沙龙”、示范课和海外研修 川师大着力提升“学科教学论”教师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杜伟教授在“学科教学论”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启动仪式上对“老师的老师”们提出期望:全校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新师范生培养理念,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要深入基础教育,要在新平台上迈开新步伐,高位求进。
为进一步明确方向,抓实效果,11月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将开展“学科教学论”主题活动。活动除了邀请教育专家带来示范课和专题报告,还将邀请中小学知名校长进行教育教学讲座,同时还有教学沙龙、名师赛课和海外研修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师范专业教师教学、科研、现代技术手段应用能力,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队伍过硬的教师教育发展新格局。(图、文/陈子薇)
注: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基础数学等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覆盖17个专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在省内外享有盛誉。语文、历史等学科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该领域全国第一个国家精品课程,“正道语文”是近年来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学术活动之一。
原文链接:http://sc.sina.com.cn/edu/scedu/2017-11-03/detail_edu_-ifynmzrs6568796.shtml?qq-pf-to=pcqq.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