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 大讨论 真抓实干求实效——记达川区校地合作调研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19-04-11 点击次数:5981次 作者:拟稿:马芬 修订:吴庭渝 审核:潘亦宁 终审:甘鹏志

 

4月3—4日,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督学潘亦宁率领课程教学与人力资源部部长贾文婷,管理培训部何鸿彬、马芬等人员与四川师范大学校地合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相关负责同志到达州市达川区展开了为期两天的调研和讨论交流活动。

4月3日下午,基础教育集团与达川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员,达川区中小学部分校长、部分骨干教师、部分教师代表开展了深入的教育座谈交流会。会上达川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杨勇就达川区基础教育概况、校地合作项目、达川区教育发展展望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度交流。

杨勇指出,校地教育合作是达川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今后一段时间教育工作的风向标和重点工作。教育局坚持从宏观框架到微观项目,从展望到具体实践,共筑达川区基础教育稳健扎实发展的桥梁。他进一步提到,达川区提出了打造全区基础教育示范学校、三年攻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招募引进优秀人才、“三名工程”培训计划、校本教材培训计划等九个方面,力争全方位系统打造达川区基础教育系统,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随后,达川区各中小学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分别就各学校基本情况和需求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三里小学校长提出,目前学校教师来源广,参差不齐,教师培训“散、乱、杂”,提出系统化设计教师培训需求。达川中学提出教师培训应更多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新理念、新高考改革相结合落地实施。达川区深耕杏坛20余年的张敏老师结合多年的参培体验,从教师的视角指出:工具理性的教师培训见效快但后劲不足,课堂型、活动型、实践感染力强的教师培训对教师整个人生都将带来深刻影响。同时,教师培训更应该激发教师对知识的欲求、对教师职业的敬业、对教育事业追求改变与传承的理念与实践。在新高考新理念的背景下,更新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讲坛教师的活力,发挥参训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张老师的反馈引起了参会者的强烈共鸣。

集团督学潘亦宁简要的介绍了四川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本次调研讨论的目的。他提到,基础教育集团与达川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的教育合作,直接指向达川区基础教育最紧迫、最需要的问题,以点带面,辐射促进达川区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在合作方式和内容上,要坚持系统化的设计,夯实“大方案、小项目”的嵌套运行机制,做好能做的,做大优质的、做优典型的。四川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将以达川区基础教育领域的“三名工程”为基点,充分发挥校地教育合作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4月4日,四川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参加了由达川区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的交流讨论会,会上大家热烈讨论积极交流。针对教育口的合作,潘亦宁指出,教育合作集中解决“人员培训、资源共享、学生交流共赢”三方面的问题,集团将全方位的介入,明确做什么、具体项目做什么、每个项目的程度、具体的要求给出系统的设计方案,助推达川区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