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大召开卓越教师培养2.0改革研讨会--集团副总经理邱华参会

发布时间:2019-02-22 点击次数:6316次

为加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实施、持续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四川师范大学在修订完善卓越教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寒假期间组织召开了卓越教师培养2.0改革研讨会。校党委常、副校长杜伟出席并主持会议。学校教务处处长毕剑、副处长任立刚,招生就业处处长陈政、副处长庄开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志全,研究生院副院长朱渌涛,基础教育集团副总经理邱华,师大一中校长蒋伯瀚,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卢永平,以及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等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会。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jpg

  杜伟首先围绕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省师范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2018年中央四号文件、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实施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对卓越教师培养面临的形势、任务、机遇、挑战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他指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是推进师范生培养改革的关键一招,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实施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既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更是我校的机遇,必须立足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师范教育“三个回归”为引领,坚持“24356”办学指导思想,践行“引领区域教师教育发展”的伟大使命,按照重回“四七九”的师范生培养要求,系统设计和深入实施我校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方案,将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重要要求细化落实,努力培养造就有大德大智大爱的卓越教师。

  任立刚代表项目组对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2010年,教务处组织创立“陶行知创新实验班”,相关学院设立“教师教育基地班”;2011年申报获批四川省首批“卓越教师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被教育厅批准为示范项目;2013年牵头创立“四川教师教育联盟”,协同地方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培训机构,推进卓越教师培养;2014年,申报获批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5年,教务处、研究生院协同启动“3+3”教育硕士培养项目,推进本硕贯通培养。根据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培训-队伍支撑-条件保障的校内协作联动机制和大学-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校外协同育人机制的要求,教务处对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进行了持续优化;招生就业处围绕用人单位建议征集、就业情况调研、在校生就业培训、毕业生后续发展等开展了大量工作;研究生院就教育硕士培养尤其是本硕贯通培养,在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多种改革;教师培训学院利用所承担的各类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项目,集合培训资源用于师范生职前培养,促进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学学院就卓越教师培养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并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深度实践;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立足专业实际开展了大量改革试点;师大一中、附属实验学校、附属实验幼儿园等作为项目协作单位与实践基地学校,积极参与项目方案论证,接收试点专业师范生四年不断线进行教学观摩与见习实习,共同开展教改研讨,选派优秀教师兼职,组织示范课展示和教学技能培训等。项目组成员先后主持完成了“西部复合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综合改革项目”“卓越教师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高校-幼儿园共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前教育基地改革与实践”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近30项,发表教改论文与论著60余篇(部),相关试点专业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践成果,卓越教师培养改革经验多次经教育部遴选在全国交流。

  与会人员结合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师范类专业认证等对进一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实施做进行了深入研讨,重点聚焦师范生教育素养、学科素养、社会素养、国际素养的培养,围绕师德养成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及资源建设、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和持续改进机制优化等问题细化了工作举措,特别是在重点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协同,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联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融通、本硕一体化培养优化、名师工作站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深化等方面进行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分工。与会人员重点围绕卓越教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研讨,研讨决定对我校“4+2”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学生采用“师徒制”模式强化综合培养和全程指导,师大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在原有协同开展师范生见习、实习、研习和课改等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师徒制”模式,针对进入我校“4+2”教育硕士培养计划的学生实际,为每一名“4+2”教育硕士研究生选派1名师德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实践导师,对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跟岗式”培训和为期2年的“追踪式”培养,促进学生全面综合提升教育素养、学科素养、社会素养和国际素养,努力培养和造就堪当教育强省大任的卓越教师。

  与会人员就下一阶段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要做好的工作达成了共识:一是更新理念、强化研究:认真践行“24356”办学指导思想,肩负“引领区域教师教育发展”的伟大使命,聚焦时代要求,围绕教育部提出的“识大势、干大事、追卓越”的要求,加强系列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二是系统谋划、统筹设计:教务处、研究生院要牵头组织相关试点学院,协同师大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等,做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设计,完善“4+2”教育硕士等配套举措,持续推进师范生培养改革;三是聚焦需求、持续跟进:招生就业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中心等要加强社会的需求调研分析、学生的生源情况分析、培养过程的质量分析、就业情况追踪;教师培训学院要开放培训资源加强对优秀校友持续追踪、跟进培养等;四是突出特色、强化创新:要探索高质量师资培养的新路,聚焦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在“新”字上下功夫,“特”字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卓越教师培养2.0的四川师大经验和模式。

转:四川师范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