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4 点击次数:5505次
编者按:近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集团附属实验学校二年级三班班主任不留周末作业,引发关注并纷纷“点赞”。现将第一版报道全文转发于后,以飨读者。
成都商报:整个三月都不留周末作业!川师附小这个班的娃
太让人羡慕了
“我想让孩子们去触摸春天,走出教室去感知大自然……”近日,成都一小学老师在家长群中发布了一则“三月不布置周末作业”的通知,引发家长热议。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这位老师叫鲁圆愿,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下简称川师附小),系该校二年级三班班主任。
据鲁老师介绍,自己布置作业的初衷很简单:“阳春三月是踏青的好时光,周末时间,孩子们不必窝在家中做作业,相反,他们应当走进大自然,感受春日的暖阳,去观察、去发掘万物复苏的生机。”
对于老师的举动,不仅是乐坏了班里的小朋友,就连家长们也是纷纷点赞,称这样的举措相当暖心。
学校校长也表示,非常支持班主任的做法。虽然并不会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但非常鼓励老师根据各班情况创新作业形式,“每个班有自己的特色和适合孩子学习发展的方式,照本宣科的模式应当摒弃,这样才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谈及这则班级通知,鲁老师表示,三月正值春花浪漫之际,不给孩子布置周末作业,目的是希望家长趁着周末时光带上孩子多去户外走走,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怀抱中,鼓励孩子们用眼睛去探索周遭世界,同时,更好的与父母享受亲子时光。
此外,鲁老师解释道,周末不布置作业实际上也是与班上正在进行的“一棵开花树”的主题活动相契合,“这个活动就是让孩子们去寻找、观察一棵开花的树,让孩子们全身心的去享受整个过程,而不是当成一次作业,或者任务”,她告诉记者,已经与家长和孩子们约定好了,用相机定格下开花的树,等待三月结束时大家做成小展览分享见闻。”
鲁老师认为,发布这则通知以及组织这次活动,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童年应当是欢快的”,“油菜花开了,在田野上奔跑、打滚、追蝴蝶……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一起沐浴在暖意融融的春光里,这才是童年的味道。
鲁老师回忆,“早在寒假时候,我就有这样的想法了,也征求了家长们的意见后,在开学的第一周就进入了落实阶段,家长们也是相当给力,还在群里推荐了不少周末近郊游的地方。”
对于有网友提到的,不布置作业如何检验孩子们的所学,又是否会影响成绩?鲁老师表示,这个倒不必太担心,自己也早已有安排。她告诉记者,在三月结束后,班上举办展览其实也是另一种检查,“比起课本中停留在文字层面的的鸟语花香,大自然的美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受,一边享受童年,一边发现自然之美,这也是一种学习”。
据了解,三月不布置周末作业,让孩子去踏春的“美丽作业”,仅对二年级三班的学生实行。虽然没有在全校实行,但获得了校长的支持与赞扬。“邱校长的教学管理非常人性化,很注重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关注孩子心理,关注孩子世界。平时就要求我们要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感知世界。”鲁老师坦言,“能够将自己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得到家长的认可,与学校的支持分不开。”
其实,除了三月没有周末作业,平日里,这个班的作业也是不走寻常路,极具个性化。前些日子,学生们临近开学前往奶茶店或是咖啡厅赶作业的事,在鲁老师看来,换个方式效果更好,于是,她给孩子们布置了阅读作业,“开学后,读书最多的有超过110万字,最少的也有35万字。“孩子们都告诉我背了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所以这个月不布置作业,看起来没有动笔,但我们能够让孩子们去切身感受诗句描绘的春天。”她坦言,“只要让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学习成绩不会太差,只是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已。”
此外,在教孩子们热爱中国文化方面,鲁老师也曾经别有创意地布置过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的作业,例如了解自己所住街道名字的来历。金沙遗址路,宽窄巷子,四圣祠街……很多街道都有二年级三班学生的身影,三五结队,从实地考察,文化融入,到文献研究,以及最终的成果汇总,每个人都乐此不疲。“我想让孩子们走进大街小巷,在感受成都文化的过程中去开展学习,让枯燥的学习通过与众不同的形式变得有趣起来”。
“这份作业的意义远远超越练习本里一个空想的造句,或是在一段文字中去寻找描写春天的句子。无论是春天还是大自然,都要真真切切地让孩子用心灵去感受,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稚嫩的小手去触摸,才能实现立体地学习。”家长罗女士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家长内心里也有万千欲望,想带着孩子出去寻找春天的脚步,而鲁老师的想法恰恰将这种欲望给点燃了。”
“孩子现在处于低学段,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现在是培养他对自然,对文化产生热爱的时机。让他主动去感知,比作业重要。”家长马女士相信,“一个对自然、人文有亲近感的孩子,怎么都不会差的。”
记者了解到,班里家长们看到这则通知后,都跟孩子们一样兴奋,不少家长都已经做好了周末出行的计划。比如马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打算本周去杜甫草堂和植物园,下周去金堂烧烤和挖蔬菜,再下周去碧螺沟,让孩子领略不同地域特有的春景。
校长点评:
鼓励创新,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确实该摒弃了
作为校长也同样身为家长,该校邱华校长第一时间也了解到二年级三班的这次“三月作业”,并表示十分支持。“接触大自然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尤其必要,我们的童年就是和同伴、自然之间都有互动,而现在围绕孩子的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课余的辅导,少了很多与同伴和自然的互动,而恰恰这个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的。
邱校长表示,“以我们为例,成年以后来回忆,也许不会有一次成绩让你记忆犹新,但总很多童年趣事令人向往。我们也希望对我们孩子的成长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分数。比如,去油菜花丛里面去捉迷藏,在田野上游戏奔跑,和同伴比赛爬树……我觉得这些东西是对童年的一种滋养。另一方面,孩子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整个世界都是孩子学习的素材。”
在邱校长看来,鲁老师的这道作业,其实是一个多赢的想法。对孩子来说是好事可以走进大自然尽情撒欢;对老师而言,周末不布置作业,期末的考核要质量好,老师必然就要思考平时的教学要怎样高效,才能实现春天让孩子体验,最后还能让孩子有所提升。
“比如寒假鲁老师让孩子背关于春天的诗歌,如果不是老师引导,很多孩子也不能体会到诗句描绘的春天。”工作之余,邱校长已经将带女儿踏春的“作业”提上日程,“上周末,我带着孩子去油菜花地,她就想到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样她就能把眼前所见与诗句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背诵。”
那么,类似的个性化作业是否会在全校推广,邱校长表示,这属于班级的个性化安排,非学校统一安排。同时,她表示,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学校也不会“一刀切”,但是学校非常鼓励教师创新,倡导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色,定制专属课程,“照本宣科的模式并不见得适合每个孩子,只有适合孩子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