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记录】刘裕权教授一行赴附属昆明天娇学校考察记实

发布时间:2015-11-04 点击次数:4912次

 

学校灵魂的设计师

                    

                                 ——刘裕权教授一行赴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天娇学校考察记实

 

30号晚上,陈明渠老师和黎中慧校长披着暮色站在蓝光颐明园门口候等着一位重要的客人。我们盼着王宁、吴刚两位老师从长水机场驾车归来,因为时间已指向20302100我们的“新别克”从春城的寒风中缓缓开近。陈明渠老师和黎中慧校长快步朝“新别克”跑去。暮色将一个长发飘飘的老者一张模糊而严肃的脸送入我们的眼帘。或许是辘辘饥肠的缘故,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者拒绝下车步行。他,就是我们恭候多时的刘裕权教授。

为了迎接他们一行两人的到来(他的助理李智广),下午余蕾、王宁两位老师从下庄选购好食材忙乎三个多小时,雕塑了几味经典的农家小菜,早已摆在了窄小的餐桌上。

 

    灯光下,餐饮间,谈笑中,长发飘然,温厚丰实的老者形象进入我们每一个在场的战友心中。大凡艺术家、思想家,多少饮点酒才是正常的,可是眼前的他滴酒不沾,反到令我们有些许失望。随着便餐的深入进行,既风趣幽默又和颜悦色的他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在场的老师。离乡背井的孤独与凄清便因家乡来的客人而消融。

    便餐会进行的时间不长,近22:00便结束了。黎中慧校长便和刘裕权教授在客厅的另一个角落研究着学校文化打造的问题。我们几个人继续陪着与刘教授随行而来的艺术家李智广老师。觥筹交错、海阔天空无所不谈。等黎中慧校长与刘教授商讨结束回到住宿的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00。

第二天6:30分学校老师准时起床,一起步行到出租屋去迎邀刘裕权教授吃早餐时,刘裕权教授他早已起床了。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的精力从哪儿来,我们随行的老师不由自主的发出天问。吃过早饭,我们陪着刘教授、李智广老师来到了学校工地。我们知道,要为一所新学校打造核心文化,不实地考察等于闭门造车。

 

静静地聆听介绍,深层地思索,爬坡上坎,学校全景尽收他的眼底,汗珠从刘裕权教授的脸颊上滚落,融进学校希望的土壤里。观完学校全景,刘裕权教授和黎校便继续深层讨论校园文化打造方案。陈明渠老师便陪着刘教授的随行助手李智广老师深入学校建筑楼内部考察。

我想,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已经定格在李老师那睿智的大脑里。无论勾画得多么美丽生动,如果没有后期打造资金的注入,美丽的学校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多么漂亮的打造,如果不沿着学校文化主轴去践行,美丽的学校也只不过是一只漂亮的花瓶。我想起了“路漫漫其修远矣”的古训,想起了“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相信几代天娇人的共同努力,一座“世界天娇,中国伊頓”式的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天娇学校一定会矗立在彩云这蓝的黄土地上,光芒四射。

已经1200过了,吃过午饭,没来得及休息,1330分,学校全体员工会聚在颐明园会所会议室聆听李教授阐释“学校文化方案”。

刘教授在掌声中开启了“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讲述。

当讲述到把“世界天娇,中国伊顿”作为学校文化主题的时候,引起了全场老师们的热议。形成的一致意见是,把这八字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显得空洞有华而不实之嫌。我们可以像“英国伊顿公学”学习并不断实践,“做而不说”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低调内敛的个性。这种个性也更容易被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几千年的中国民众所接受。双方最根本的分歧点在于,“文化主轴”是拿来张扬的还是用来默默践行的。要知道,学校师生在践行文化主轴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其行不明其理,理不明而行不顺。双方辩论在妥协(文化主轴诉求语待定)中继续进行。在阐释过程中刘教授带领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领略了,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品读了现代英国的温莎小镇。描绘了一幅幅,尊重独立精神,珍惜儿童天性的未来画面。老师们的脸上洋溢着憧憬未来的幸福微笑。

 

在刘教授风趣幽默地讲述中步步呈现了学校文化标识、办学理想、教育理想、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培养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诸多围绕文化主轴的板块设计。为全校老师们勾画了一幅未来学校办学理想图,奉献了一堂教育理论课程。如何进行文化实践?这应该是我们全体教师迫不急待想了解的内容。

在刘教授确立“学生核心素养”的讲述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实践思路已逐渐清晰。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八个领域,“德性滋养、人格完善、实践力发展、创新力培育、思维品质、生存能力、艺术修养、领袖力奠基”构建学校校本课程。“精神系列文化课程、世界品质系列课程、追求卓越系列课程”,由轮廓模糊到理解认同,由愁云惨淡到阳光明媚,经过了会场上激烈争辩。

吃了点心补充一点能量后,刘教授接着为我们讲述了学校文化环境的打造、学校近期宣传思路、学校收费标准的定制……

未来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这是一所绿草荫荫,百花盛开的学校。

这是一所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的学校。

这是一所呵护儿童生命,珍爱儿童天性的学校。

这是一所让每一个儿童都获得最佳发展的学校。

总之,一个真诚、睿智、风趣、幽默的刘教授给我们描绘的学校愿景镌刻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

学校全体员工目送刘裕权教授一行离开学校已是1700

 

/黎中慧、陈明渠  图/余蕾、吴刚、王宁